上周大事:
1. 今年前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0%,增速较去年12月份回升0.8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行业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贡献较大。1-2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1.32倍。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7倍、1.55倍。国家统计局表示,要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中下游企业成本,落实好制造业扶持政策及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
2. 证监会拟于近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其中包括: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进一步优化融资服务机制,将更多符合条件优质民营企业纳入知名成熟发行人名单,提高融资效率;便利回购融资机制,适当放宽受信用保护民营企业债券回购质押库准入门槛;鼓励证券基金机构加大民营企业业务投入,将在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专项业务排名中纳入民营企业债券相关指标。
黑色相关:
钢:上周螺纹钢期价震荡上行,期价再次突破5000元心理关口。供给端,高炉开工率下降,电炉开工率上升,螺纹总产量环比上周增加明显。需求端,表需数据下滑。库存端,社库略降,总库存不降反升,厂库累计,物流受阻,疫情影响持续。地产股走势较好,对后市稳地产的政策预期较强,关注边际推出的稳地产的政策是否超出市场预期。同时4月是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时间段,可以关注上市房企的资金端是否有边际向好的情况。总体来看,虽然需求受到疫情干扰,但旺季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被延后。需求预期整体向好,原料端支撑较强,稳增长预期难证伪,整体趋势向上。钢厂炉料库存处于低位,补库需求较为刚性,通胀预期较强,炉料易涨难跌。
铁矿石:上周铁矿石价格先抑后扬。目前市场多空转换较快,疫情的因素只交易了一天,现在又切换到钢厂复产补库的逻辑上。供应端,发运量有所回升,到港量回升。需求端,受到疫情影响,疏港量下降,但铁水产量重新恢复到230万吨,略超市场预期。钢厂日耗上升,钢厂铁矿石可用天数加速下滑。下周疫情持续,钢厂库存见底,或面临减产或停产。但无论怎样,补库需求仍在,只是被疫情延后,因此期货盘面一直在交易钢厂复产补库逻辑。库存端,港口库存略增,受到疫情影响去库放缓。总的来看,炉料端走的是季节性复产补库逻辑,目前钢厂库存较低,补库需求较为刚性。原料端通胀压力持续,运价维持在高位,总体来看易涨难跌。
镍、不锈钢:沪镍主力期货合约在上周继续大幅震荡,当周上涨20.3%至264200元每吨,但在上周五夜盘大跌。现货端金川镍报价261750元每吨。虽然市场上有现货报价,但是几无成交,绝大多数中下游镍加工使用企业对于目前的价格认可度极低,会尽量采取延迟交付等手段来控制成本。LME多次采取紧急规则来限制镍的成交,其交易系统在这一系列风波中备受质疑,其信誉被投资者所怀疑。不锈钢价格受镍价的影响波动巨大,主力期货合约报收在21110元每吨。现货端相对较稳定,但是成交情况也较为清淡。在未来的一周,镍市混乱或将持续。多头和空头或都将围绕是否有足够的交割品进行争夺。策略上建议持币观望,等待混乱的市场重归理性。
废不锈钢价格对比图:
有色相关:
铜:沪铜主力期货合约在上周上涨1.07%至73560元每吨,海外伦铜和COMEX铜则因周五夜盘的回落而分别下跌0.28%和0.54%。现货方面长江有色升水180元每吨,较周初下降160元每吨,反映出现货端成交的疲弱。在进阶数据中,精废价差在5000元每吨以上,持续偏大,TC/RC持续走高,而20天铜价的波动率则小幅回落。铜价在上周虽然录得上涨,但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基本面都没有强力的支撑。宏观政策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还是俄乌局势对市场的扰动。基本面上,中下游企业对铜价的接受程度逐渐抬升,从年初的6.8万元每吨抬升到了7万元每吨附近。在未来的一周,投资者的关注点或仍然聚焦俄乌局势,短期内中下游企业采购意愿的增强将继续为铜价提供支撑,但是现货成交的疲弱在高铜价下也会相应的造成有价无市的局面。策略上建议轻仓做空远月合约。
4小时
废铜价格对比图:
铝:上周周初,受澳大利亚铝土矿、氧化铝对俄出口禁令,以及俄罗斯方面宣布俄出口天然气将以卢布计价影响,铝价冲高。而后,由于俄乌局势未进一步恶化且受国内疫情影响,铝价承压回落。短期来看,当前俄乌局势走向尚未明朗,若各方继续僵持不下,那么市场交易主线或回归国内基本面。而在疫情冲击下,铝锭出库放缓,且下游以型材为首的开工率也有所下滑,若下周疫情未能明显好转,那么预计铝价将大概率短期回落。不过,当前海外铝锭供应紧张,且成本高企,伦铝下方支撑较强,沪铝回调空间有限。此外,当前市场较为敏感,叠加铝价已运行至高位,不排除俄乌局势相关消息刺激市场造成较大波动。中长期来看,全年需求受政策支撑,而基建、新能源领域用铝需求仍具亮点;供给端虽复产加速且新投项目已提上日程,但上半年预计仍有缺口,因此我们认为未来铝价仍有上升空间。
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操作建议,意图在于分享,内容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